在工業自動化浪潮中,一個全新的機器人品類正悄然改變著生產格局——它就是復合型機器人。不同于傳統單一功能的工業機器人,復合型機器人通過融合移動底盤、協作機械臂和視覺感知系統,實現了“手眼腳”的協同作業,成為智能工廠中最具柔性的生產單元。

一、什么是復合型機器人?
復合型機器人本質上是“會移動的機械臂”。它將協作機器人的精細操作能力、移動機器人的自主導航能力與視覺系統的精準識別能力整合于一體。以富唯智能復合機器人為例,其創新性地采用ICD系列核心控制器,實現了對機械臂、移動底盤、視覺傳感器的集中控制,徹底解決了多設備協同時的通信延遲與數據孤島問題。

二、三大技術重構生產力邊界
1.移動拓展作業半徑
傳統機械臂被困在圍欄內,而復合型機器人的AMR底盤讓其可在2000㎡廠房內自由移動,實現了“物料就機械臂”向“機械臂找物料”的根本轉變。
2.視覺賦予感知能力
搭配富唯自研的2D/3D視覺平臺,機器人能實時識別散亂堆放的工件,實現±0.5mm的定位精度。無論是傳送帶動態抓取還是料框無序分揀,都能輕松應對。

3.一體化控制突破瓶頸
通過ICD控制器統一調度,移動底盤定位與機械臂運動規劃同步計算,使整體作業效率提升40%。在新能源電池包搬運場景中,這種協同優勢尤為明顯。
三、開箱即用:15分鐘激活智能生產力
最令人驚嘆的是,如此復雜的系統竟能實現“開箱即用”。現場部署最快僅需15分鐘,這得益于:
1.預設20+行業工藝包
2.零代碼任務鏈編輯器
3.智能調度系統自動分配任務

在某汽車零部件工廠,3臺復合機器人僅用半天就完成了產線部署,實現了12個工位間的物料自主流轉。
從汽車總裝車間到生物實驗室,從食品包裝線到電子精密裝配,復合型機器人正在重塑生產流程。它們不僅是設備,更是可移動的智能工作站,支撐著制造業向小批量、定制化轉型的核心需求。

當傳統產線還在為設備改造停產焦慮時,復合機器人已通過模塊化擴展和云端部署,開啟了“永遠在線”的智能制造新模式。這或許正是工業4.0時代最生動的注腳。